2018年进入倒计时,回顾这一年来科技行业的突飞猛进,不难发现,技术不再只是实验室研究,而更重视成果转化和惠及民众、社会。作为城市日常发展的大动脉,公共交通日益受到科技成果的普照,成为检验各项科技的试金石。

  从移动支付进入公交车,到现在智慧公交、5G公交、无人公交的加速突破,日常习以为常的公交车或许率先成为颠覆社会生活和体现未来时代的缩影。究竟智慧公交的“智商”如何突显,用户体验又会如何,这一切在未来还会迸发何种火花和想象,带着这些疑问,赛迪网团队近日来到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参观湖南湘江新区智慧公交示范线首发仪式,并试乘体验通往未来的智慧公交示范线。

  据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凌勤杰介绍,湖南湘江新区智慧公交示范线是全国首个开放式智慧公交项目。全长7.8公里,起点为望江路与学士路交汇处,经望江路、学士路、莲坪大道、含浦大道抵达学信广场终点站,沿途停靠11个站点,双向总计22个站点。

  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创新中心作为第三方机构,一期计划投放4辆中车电动智能驾驶公交试运行,该项目将有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负责日常运营和管理。依托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该项目将打造集研发“车-路-云”应用于一体的智慧公交全国示范线、I-BUS产业孵化、零部件实车测试数据及品牌宣传四大平台,逐步建立智慧公交行业标准,形成成熟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输出并向全省示范推广。

  在首批试乘智慧公交示范线的乘客满怀期待登车后,智慧公交正式“起航”。在试乘中,我们看到智慧公交在面对开放道路更加复杂的交通状况时可以沿预定线路成功完成通过红绿灯路口、转弯、停靠等一系列动作。从封闭环境测试走向开放环境试运行,是对智能网联技术的先进性、成熟性、稳定性以及和周边交通环境融合性的考验。

  在随后的采访中,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技术总监李焱博士向我们透露道,封闭测试区更多是测试车辆的基本稳定性,车辆在面对简单、预设的行人横穿、复杂环境时是否能够稳定驾驶,这是封闭测试区内完成的验证。而此次走向开放道路,是全面检测车辆在实际道路中遇到行人、障碍物、突发情况时的系统响应和车辆性能。

  在试乘中,我们途中感受到两次比较紧急的刹车行为,均是因为前方出现行人横穿马路和拦在路中央的情况。车辆能够提前感知前方行人,并且车辆内配备语音、提示乘客坐好扶稳。

  在车辆前方的显示屏上,我们看到实时雷达传回的周围路况和人、车、物影像图,同时车辆配备定位系统感知车辆与周围行人、障碍物的相对位置。车辆所采用的高精地图则是由项目运营方自主开发,根据智慧公交上路后的定位需求特别定制,未来还会不断提升精度。

  在未来三个月内,智慧公交示范线还将不断在开放道路内多次测试,不断完善车辆“车-路-云”的协同,不断提高应急突发路况的反应效率,在保证安全上路基础上为提供更加乘坐体验打下基础。

  李焱在试乘途中介绍了“车-路-云”协同的具体内涵。首先,车辆配备了360度、无死角监视外界的摄像头、雷达,实时传回周围路况并显示到车内大屏内。道路的智能升级是配合车辆智能的同步升级。道路上的信号灯、公交车站都将是“万物互联”,乘客在车站可以看到车辆实时位置和周围路况,信号灯则是采集路况数据后传回车辆内作为车辆前进的支撑。

  这其中也将会借助5G高速传输网络,这也是未来智慧公交项目将会加大建设的一个重点。在基于5G的车路协同及车车协同的V2X应用场景下,智慧公交及其他智能网联汽车能做到与红绿灯系统及其他车辆之间的无障碍“交流”,5G网络的全覆盖确保了车路及车车之间“交流”的不延时,能够帮助驾驶员规避危险,提升驾驶效率,也可以将数据上行传输以供智能网联汽车实现进一步的数据融合和协同控制。

  在云端的协同,则体现在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对公交车运行全过程的数据监测和采集。大屏幕会实时显示每辆智慧公交车的运行情况和车辆数据,数据汇总后得以对公交运输全盘调度,有助于线路优化和提高运力。

  目前,智慧公交的测试还保留驾驶员作为安全员,时刻监督车辆运行情况,以防突发情况对车辆安全造成威胁。一旦发生突发情况,要求安全员可以立刻接管车辆,切换到人工模式,这也是根据现行法律法规要求做出的必须保障。

  今后,李焱介绍道,该项目还会根据车辆数据进行智能安全评估和总体情况评估,对车辆安全进一步深入分析,在更多系统性能和稳定性上做出优化。正如李焱谈道的,智慧公交的智能不仅体现在车辆安全平稳运行,更要对乘客的需求和心理及时把握,为出行塑造新体验。

  另外,据了解,为了推动智慧公交、人工智能等产业持续发展,经新区管委会倡导发起了“湘江人工智能学院”,联合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有限公司、百度、湖南移动等有关企业合作,按照 “一院四分院一基地”的模式建设,强化区校企联动,整合资源开展人工智能领域新工科建设试点。

 

  通过改革专业课程、实施跨学科培养、开展综合实习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生活能力,培养输出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较强、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复合型、应用型、实用型人工智能产业人才,为加速新区人工智能产业集聚,推动新区乃至长沙、湖南人工智能产业率先发展、强势崛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中国经理人-www.zgjingliren.com】